半岛体育-加拉塔萨雷与奥斯梅恩达成协议 7500万欧转会费支付方式成最后悬念
8
2025-08-11
“传奇自传承:2025年中国篮球名人堂提名工作专题培训会圆满召开”
2025年5月18日,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半岛体育“2025年中国篮球名人堂提名工作专题培训会”在北京隆重举行,本次会议以“传奇自传承”为主题,旨在进一步规范名人堂提名流程、弘扬中国篮球文化,并为即将启动的2025年度提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,来自全国各省市篮协、职业俱乐部、高校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,共同探讨中国篮球精神的延续与创新。
中国篮球名人堂自2022年首次设立以来,已成为国内篮球界最高荣誉殿堂,名人堂不仅是对杰出篮球从业者的表彰,更是对中国篮球百年历史的系统性梳理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开幕致辞中强调:“名人堂的核心价值在于‘传承’,我们不仅要铭记传奇,更要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新一代篮球人。”
本次培训会重点解读了《中国篮球名人堂提名工作规程(2025年版)》,明确了提名标准、评审流程及伦理规范,与往年相比,2025年提名工作首次增设“国际贡献奖”,以表彰为中国篮球国际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,提名范围进一步细化,涵盖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、特别贡献者四大类别,并首次将“篮球文化推广者”纳入特别贡献者评选。
会议详细阐述了提名资格的“硬性标准”与“软性考量”,硬性标准包括职业生涯成就、行业影响力、职业道德等;软性考量则注重候选人对篮球运动普及、青少年培养或社会公益的长期投入,中国篮协副秘书长徐岚表示:“名人堂不是‘终身成就奖’,而是‘精神灯塔’,我们既要认可赛场上的辉煌,也要看到赛场外的奉献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2025年提名首次引入“历史追溯机制”,将对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篮球先驱进行系统性挖掘,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作为专家组成员发言时感慨:“许多老一辈运动员的贡献因史料缺失被埋没,这次‘补录’是对历史的尊重,也是给年轻一代上的一堂历史课。”
为提升提名工作的公信力,2025年流程全面数字化,中国篮协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“名人堂提名评审系统”正式上线,该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投票可追溯、不可篡改,评审环节分为初审、复审和终审三轮,由球员代表、媒体代表、学术界人士及社会公众代表组成多元化评审团。
公众参与度显著增强,今年首次开放“大众提名通道”,球迷可通过官方平台提交候选人名单,最终入围名单将综合专业评审(70%)与公众投票(30%)结果产生,姚明特别指出:“篮球是大众的运动,名人堂必须倾听球迷的声音。”
在分组讨论环节,“传奇的定义”成为热议焦点,部分代表认为,名人堂应优先考虑竞技成绩,如国家队功勋球员或联赛MVP;另一派则主张“影响力优先”,例如推动基层篮球发展的教练员或打破性别壁垒的女性从业者,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提出:“传奇不仅是数据,更是改变这项运动的人。”
对此,中国篮协文化委员会主任李元伟总结:“名人堂需要平衡‘高度’与‘广度’,我们既要有王治郅这样的亚洲标杆,也要有默默耕耘30年的基层教练。”
会议特邀国际篮联(FIBA)名人堂代表视频连线,分享全球篮球名人堂的运营经验,FIBA秘书长安德烈亚斯·扎格里斯指出:“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,未来可探索跨国联合提名,中美篮球交流特别贡献者’。”这一提议得到与会者积极响应,中国篮协表示将纳入长期规划。
根据计划,2025年中国篮球名人堂提名工作将于6月1日正式启动,9月公布入围名单,最终入选结果将在2026年1月举行的颁奖盛典上揭晓,盛典将结合全明星周末,通过“传奇表演赛”“名人堂主题展览”等活动,打造全民参与的篮球文化节日。
“传奇自传承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中国篮球人薪火相传的承诺,2025年名人堂提名工作的创新与严谨,标志着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的深化,从史料挖掘到数字赋能,从专业评审到大众参与,每一步都在书写新的历史,正如姚明所言:“今天的工作,是为了让未来的孩子知道,中国篮球走过的路有多长,脚下的路就有多宽广。”
(完)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